首页 > 知识专栏 > 同等学力

我是如何用两年半拿到人大硕士学位证的

作者:丸子 更新时间:2023-02-22 23:57:01

前几天有人留言说记得自己当初关注的是个脚本教程号,怎么后来变成了考研号了?

哈哈哈,这就要给你们讲个很长的故事了。


种子

 

故事要从 2017 年的夏天说起,当时毕业七年了,大学同学在大望路聚会。
席间听到当年的优秀论文同学说自己刚从人大在职研究生(其实就是同等学力)毕业,正在准备考 MBA。
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想过自己要去提升学历,工作稳定后周末闲来无事就是在家做饭或者和同事玩游戏、看电影。
但闲不下来的我,这些短暂的快乐总是让我不安,觉得生活缺了点啥。
后来我知道是少了个长远的目标(章凯老师的课上学的)。
这个同学的话算是在我的心里埋了个种子。
到了冬天的时候吧,老板忽然给我发了个啥产品经理训练营课程,好几万,说公司出钱让我去进修。
授课地点在杭州,我宅属性发作其实不大想出远门,但还是报名了。
后来呢,没通过,对方说我不符合他们招生的条件。
再后来我又在三节课报名了一个课程(名字忘了),好像也是和产品经理相关,填写报名材料的时候,我说自己想学管理学的知识。
然后又被拒了,对方建议我去报名一个创业者的课程。
进了几个产品经理的群,我发现很多人都是没入门的小白,讨论的内容我也不咋感兴趣。
到底要学点啥?
这是我当时最大的问题。
虽然接连被拒,但我也知道,那些课程并不适合我,倒也没觉得有啥可惜的。
当时周末我一睡醒就经常发现室友已经出门了,久而久之,我就好奇她干啥去了,问了一嘴。
室友说她去人大读在职研。
这是我半年之内第二次听到人民大学商学院。
种子就开始发芽了。
我心想,不然我也去报名呗?
当时正值雄安新区建立,我心想万一以后真的建好了回去找工作多好(我老家离雄安特别近但不在雄安),到时候本科学历不太够看呀!
于是,因为想学点东西+为以后去雄安做准备,我就决定要去念在职研了。
百度了下,连官网都没找着。
问了室友,她发给我个学习平台地址,终于看到了招生简章。
我当时也不知道什么叫同等学力,就知道不用入学考试,很好,我自从考完了英语专八再也不想考试了。
然后呢,我开始纠结要学什么方向。
室友学的是市场营销,因为她工作就是这个。
可是我是产品经理呀~企业管理?项目管理?好像都行……人力资源?也挺有意思的。
当时我以为项目管理是互联网的项目,就在这俩方向纠结,还管室友要了她班主任闫老师的电话问了问,然而我依然没闹明白这俩有啥区别。
后来看了下课程,还是选了企业管理,因为我觉得这个学的比较全。
为什么省略了选学校这一步?
首先,是因为人大牌子太响亮了。
其次,我那位大学同学还有室友,在我心目中都是有追求、上进好学、对自己认真负责的女孩子,既然她们都选了人大商学院,肯定是做好了调研的,那我就可以“坐享其成”了呀~

 


报名

 

于是,在 2018 年 1 月,春节前的一个周末,熬夜看了小说没睡醒的我,带着银行卡和资料就去人大了。
七号线转四号线到了人大东门(后来我才知道从西门走更近),刚进学校就看见“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再走了一小段,我就感受到了学校特有的宁静气氛,心情变得很轻松,决定一定要成为这个学校的学生。
跟着导航找到了明德商学楼,前面已经有人在报名了,还没太清醒的我看着负责招生戴眼镜的小哥,心里想:大概只有学校才能看到这么有书生气的男孩子了吧。
前面的那位大哥(现在想起来应该是我同班同学啊,但是我想不起来是谁了)知道推荐入学有奖励,还给自己朋友打电话要信息,我才想起来,自己是要了室友的推荐信息的。
管小哥要了卡片,填了室友的信息。
交完钱,拿到了入学通知,很开心,我就走了。
其他人还在问什么考试难不难,上课多不多,一个月上几节课。
这些我都不关心,反正我周末很闲~
考试嘛,只要别人能过我也没问题呀,不过当时我还没搞清楚机制,还没决定到底要不要拿学位证,因为要写论文。
我本科论文时候忙着实习赚钱,跟导师闹得不是很愉快有点心理阴影。

 


开学

 

2018 年 5 月,终于盼来了开学的日子。
在这之前就加入了班级群,大家聊得很 happy,还有个姑娘说自己来人大想找个男朋友(后来发现商学院男生太少,大多数还结婚了,但我们成了好朋友)。
上午开学典礼,下午上课。
开学典礼上班主任老师讲了很多,我估计大多数同学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我是认认真真听下来的哦~
而且很多有用的信息,我也终于弄明白了同等学力的学习和考试流程。
第一节课是王保林老师的管理经济学,用一个词形容就是:精彩!
王老师当时还不是现在的形象,没留胡子,头发也短一些,就挺精神的。
课程分为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课程一般要上 4 天也就是两个周末,专业课两天。
4 天上完,意犹未尽,班里同学学习热情高涨,怎么觉得我们班 190 个同学人人都要拿学位似的。
我也从“混到毕业拿个结业证”变成了不好意思说自己不拿学位。
上课的时候认识了几位同学,她们工作都比我忙,还在积极准备复习考试。
我十分惭愧,打算用业余时间整理下复习材料。
后来有同学管学长要来了材料,这就是人大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的好处之一了:每隔两个月开一个班,光北京班就有 6 个班,一个班小 200 人,人多好办事啊,留下来的学习资料特别全
甚至同一个老师的课程能找到两个版本以上的复习资料……
既然不用整理答案,那我就把选择题做成了在线问卷,可以重复刷。
当时没啥经验,就只想到了这个,不过效果还可以,最后我们班很多同学考了 90 多分。
其他的考试也没太大难度,只要认真上课,找学长学姐要资料好好复习都能顺利通过(当然一定要注意找和自己同一位任课老师的,不同老师出题风格完全不一样。)
对于我来说,上课最大的问题其实是交通和吃饭
早晨九点开始上课,我住在南三环,学校在北三环,对于我这个工作日九点才起床的人来说,七点半就要出门坐地铁实在是最大的阻碍。
课间人多,通常是很多很多人排队上厕所。
教室的椅子也很硬,冬天还凉。
周末坐一天,真的是腰酸背痛。
中午吃饭也很赶,跟打仗一样,食堂到处都是人。
随堂考通常都在下午下课之后,有时候也没心思去吃晚饭,下了课就得找个地方复习。
所以当时我还在想为什么没有线上课程,让我坐在家里上课,我家里条件比学校好太多了。
教室其实也很不好安排,上大数投资的时候很多蹭课的,导致班里同学没座位只能坐在阶梯过道。
中间协助教务老师给学习平台做了改版,也算是发挥了一点本职工作的力量。
还做了好几次学员调查,人大商学院的教务老师们还是很重视学员体验的,但是有些事情规定如此不能放松,也可以理解,至少她们已经尽了自己的努力去完善优化了。

 


题库考

 

之后就到了 2018 年 9 月,拿到了考试资格证,可以参加题库考了。
题库考,顾名思义,就是学校给个题库,从里面随机抽取原题考试。
划重点:随机原题
这也是人大区别与其他学校同等学力项目的特点之一,很多人不理解,觉得人大纯粹是为了拉低毕业率故意设置障碍。
对于此种想法,我只能说:想太多。
难道学校老师们是闲得没事干,是教学任务不够重,还是科研论文发的太多?
就拿任课老师来说,除了同等学力,还有本科、研究生、博士要带,每年至少要带两波学生指导论文,要参加论文评阅和答辩,还有自己的科研任务,商学院还要求老师们在校外开展企业顾问咨询业务。
教务老师呢,我掰着手指头数一数,大概是不到十个,还都是女性,在学校从周一到周日,带班级、招生、监考、安排教室和考试、组织校友活动、论文答辩等等,还得去外地监考(人大商学院有苏州、青岛、深圳班),自己也有孩子要照顾,这才是真的 711。
她们是跟自己业绩过不去吗还拉低通过率?
难道不是通过率高了更好招生?
教务老师也是有 KPI 的呀!
要我说,题库考反而是人大商学院的学生国考通过率比其他学校高的原因之一。
相信很多人也听说过某某学校教学特别宽松,考试作弊也不抓。
是,或许他们可以很轻松的通过随堂考,也没有题库。
但是我想问,到了国考呢?
他们学校有本事让国考老师也放水吗?
为什么全国同等学力申硕 30% 的通过率,人大商学院可以做到 50% 以上?
老师们要是不用题库考去逼着巩固基础理论,我反正是不会主动去看这么枯燥的知识的。
班主任请来 17D 班的学长学姐来讲考试,题库考资料也给了。
后来不知道哪位同学又搞来了别的版本,我室友还给了个精简版。
每个版本的题数量还不一样(后来知道是因为题库每隔几年会更新)。
于是我们就面临着有三个版本题库答案,到底要背哪一个的难题。
还好我不是天秤座,果断把三个版本合并了。
把重复的题合并,选择其中看起来字少又合理的答案,改正错别字。
转成 TXT 文本,放在手机上自动听书,每天睡觉前、睡醒后赖床都在听。
2018 年 10 月,国庆节回老家,家里人都睡觉了,我开始掏出资料复习、默写。
走在村里路上都在研究电信杆子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老家回北京坐火车一个小时车程,别人都在玩手机,我默默掏出材料,一边听一边默写。
当年高考都没这么努力哈哈哈~
最后还是管理学没看几遍,虽然通过了但考的分数不高。
考完了题库考,我发现中特的简答和论述题我都没背,就这么特别有自信的考完了。
值得庆幸的就是听了学姐的话一次报了四门,全部通过。
后来中特变难了,第二年题库还更新了,有的同学拖着拖着就考了三次才考完。

 


国考

 

2019 年春节,把国考大纲带回去了但是没看多少,拖呀拖呀拖到了 3 月,再不复习就来不及了。
18D 班同学给我发了好几年的辅导班课程,我开始用百度云倍速看视频,计划是在 5 月初人大精讲班之前把大纲看两遍。
结果当然是没看完,精讲班要开讲了,我的财务还只是会做计算题,理论只看了前两章。
上完了精讲班,老师把历年考试出题点章节一分析,才知道 17C 班传下来的那份资料有多么珍贵。
相比之下,辅导班的视频只适合用来过大纲,但真的不适合用来冲刺。
怪不得有人说只听了人大串讲就通过了考试,以前我不信,现在我信了。
之后我开始根据人大串讲的资料和老师上课说的出题规律进一步精简要背诵的内容,甚至和两位同学开始押题。
也要特别说一下财务王平老师义务组织了一次针对国考财务的补课,有了这些,才促成了我们从看完了大纲感觉啥也没记住到根据出题规律重点复习。
对考试也更加有信心了。
考试之前,有个同学买了逢考必过文具套装,大老远坐地铁给我送过来。
考试那天风很大,早晨还挺冷,在交大考的,上午考英语,下午考综合。
之前听别人都说英语是六级水平,我在头一天做了一套 2018 年的真题,因为自己本身就是英语专业的,觉得英语考试实在没办法复习,只要做真题熟悉题型就可以了。
所以我相当于英语裸考的,到了考场很多人居然都不知道要带 2B 铅笔,很无语,对考试这么不重视,连游戏规则都没弄清楚,我真不知道这些人到底是来干啥的。
中午和国考复习小组的同学吃饭,找了个教室继续复习,综合还算挺简单的,题都在复习范围内,财务题都押中了。
几个月后成绩出来,综合 84,英语 80。
我们班有综合考 90 多分的,据说别班有个最高分 99。

 


写论文

 

2020 年 3 月写了个大纲,开始选导师。
在这之前跟着班里国考分数最高的同学选了同一个导师,特别幸运的遇到了很有耐心的导师。
3 月 21 日开始写初稿,到 7 月底定稿,差不多用了四个月。
好几次晚上九十点收到导师的微信说论文批改完了,让我查收邮件。
想到导师比自己还努力就惭愧,老觉得论文写得不咋地给导师添麻烦了。
我们班 7 个同学选的同一个导师,天天在群里感慨自己遇到了神仙导师。
”李老师在线时间比淘宝客服还长~”
”刚刚发给李老师论文,这么快就给我回复了!”
”我以后对待新人同事也要像李老师学习,要有耐心。“
于是别人口中艰辛无比的写论文我反而觉得还好?
就是后面答辩流程真的很繁琐。
2020 年 11 月,和同组同学约好了选了同一天答辩。
整个答辩季前后持续大概一个月,我们选了算是比较中间考前的日子。
发现既能听前面的同学总结经验,又不至于拖得太久,还是很幸运的。
答辩老师也都很 nice,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毕竟有李老师的指导,我们的论文质量还是 OK 的(就是这么自信~)
答辩完写了个吐槽帖,教务老师还专门来问我哪里觉得不好,可以改,然后很快论文平台就更新了~
其他学院可能根本没有学习平台和论文平台,商学院已经算是很先进了。
我就是纳闷之前毕业的同学怎么就没人吐槽,说完了老师们就找技术把平台改版了,挺快的呀!

 


总结

 

从 2018 年 5 月到 2020 年 11 月,整整两年半,最大的收获其实不是学位证,而是开拓了眼界,转变了思维。
在这之前,管理似乎是个反人类的事情,意味着不近人情的冷冰冰。
其实都是误解,管理是把人当成复杂的个体的,管理者应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而不是仅仅滥用惩罚权,组织中的个体的学习和成长才会带来组织整体的提升。
去上学之前的很多工作上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如何适应变化的环境,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去分析,找到解决方案,这才是管理者应该做的。
没有适用于所有行业和企业的万金油,甚至同样的行业,每个企业自身的资源和优势也不尽相同,永远不要试图去复制别人的成功。
没有一条成功之路是相同的。
除了管理思维的转变,也遇到了很多很多的同学,从 60 后到 94 年的同学,不管在工作生活中是什么身份,大家都是不满足于现状,想要找到自己的下一个人生目标才相遇,也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三观一致的朋友。
明白了一个道理,几百个人中,有些人注定会成为朋友,而有些人,注定会形同陌路。
只有相似的人,才能在人生路上一起走的长久。